2013-04-01
从“被动创新”到“勇于创新”还需技术支撑
从摸不着边到慎说“不可能”,3月30日晚,中企互动聊天室53位来自全国各地的班组员工继续探讨该如何解决阻碍提升员工创新能力的桎梏“牢笼”,大家觉得提升创新能力需要内因和外因同时起作用才有效,一定要了解班组员工的真实想法,才能找到创新的方向和落脚点。 从“被动创新”到“勇于创新”还需技术支撑 笔者4月1日采访了一名在企业工作了20多年的老职工,他说:“工作中,特别是在处理一些故障时,多数员工都会根据工作经验,对一些应急问题进行创新处理,比如仪表维护时发现仪表的引压管经常被堵塞,原因是引压管过长,其中的介质易凝造成堵塞,所以维修时他就缩短引压管,这样就防止了这一故障的频发。”他说像这样的事,在工作中经常发生,自己的一个想法,有时候就能提高工作效率,有助于安全生产,也能防止经常出现小状况。但是员工远离创新是由于企业的规章制度和责任的认定等因素,往往让一些员工有了“被动创新”,如果按照规定去维修,只有企业蒙受损失,员工不担责任。 给创新的员工一些技术支撑。在与班组员工的交谈中不难发现,他们对自己的创新,也抱有怀疑态度,毕竟原来的设备是科学论证过的,而他们根据自己的经验,将设备的构造按照自己的设想进行改造,是要冒一定风险的,这就需要企业给予一定的技术支撑,比如对员工实施技术培训,让他们在创新中更自信。 让班组创新氛围更浓厚。提升创新能力不是一名、两名员工的事,如果班组的员工都能融进来才会更有实效,因此班组在处理问题时要做到全员参与,共同研究,对于不愿意参加的员工,要积极渗透、鼓励,让大家都能成为创新中的一员,并引以为荣。对于集体创新不仅要保护好热情,还要宣传引导,让更多的班组活起来,不要“惰于创新”,要“勇于创新”。 确保创新的员工没有后顾之忧。在创新中员工也有自身的顾虑,比如为了处理问题,自发研制了一些实用的配件,不仅解决了生产中的难题,也免去了返厂维修费时费钱的现实状况,但是谁来界定这一临时的创新之举是安全可靠的,毕竟员工是凭着自己的实践经验来解决紧急状况,如果企业没有一个专业的部门来鉴定,万一出现问题谁来承担责任。企业的职能部门必须对员工在工作中提出的“金点子”进行论证,给他们担保,这样才会激发他们大胆创新的动力。 笔者感言:不要把员工的“我心飞翔”锁在“笼子”里,要给他们创造机会,让他们在企业这片天空中“展翅翱翔”,给他们技术支撑,让他们有共同创新的氛围,打消了他们的顾虑,他们也必会给企业的发展带来无穷的后劲。 |
一共有 22 条评论
另外“惰性创新”这一提法是否妥当有待商榷